岐山“光伏+农业”双基地并网,棚顶发电、棚内种菇效益翻番,绿色农业新篇章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绿色能源和现代农业的重视,岐山县积极探索“光伏+农业”发展模式,成功实现了光伏发电与农业种植的有机结合,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近日,岐山“光伏+农业”双基地并网仪式隆重举行,标志着该县在绿色农业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岐山“光伏+农业”双基地位于岐山县某农业科技园区,占地面积约1000亩。该基地充分利用棚顶空间,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实现了棚顶发电。同时,在棚内种植食用菌,实现了棚顶发电与棚内种菇的有机结合。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据了解,岐山“光伏+农业”双基地采用先进的光伏发电技术,每平方米太阳能电池板可产生约150瓦的电力,整个基地可装机容量达到5000千瓦。光伏发电系统与农业种植相结合,既保证了农作物的光照需求,又实现了清洁能源的利用。在棚顶发电的同时,棚内种植的食用菌可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产量和品质。
在岐山“光伏+农业”双基地,记者看到,一排排整齐的食用菌菌棒整齐地摆放在棚内,工人们正在忙碌地进行采摘。据基地负责人介绍,该基地种植的食用菌品种丰富,包括香菇、平菇、金针菇等,年产量可达500万袋。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棚内种菇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
“光伏+农业”双基地的并网运行,为岐山县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一方面,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产生约500万千瓦时的清洁电力,为当地电网提供稳定的清洁能源;另一方面,棚内种菇项目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岐山“光伏+农业”双基地还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光伏发电项目减少了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了碳排放,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同时,棚内种菇项目采用有机肥料,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有利于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岐山县“光伏+农业”双基地的成功并网,为我国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在今后的发展中,岐山县将继续加大“光伏+农业”模式的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推动绿色农业与清洁能源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总之,岐山“光伏+农业”双基地的并网运行,标志着该县在绿色农业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今后的发展中,岐山县将继续探索创新,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为我国绿色农业发展树立新的标杆。
- • 太白山古法酿酒技艺获风投注资,老酒坊年产值翻三番,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 • 探寻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的分界线:青莲山森林公园徒步之旅
- • 5G+教育应用示范区落地,农村校同步名校课堂,开启教育均衡新篇章
- • “虚拟现实党史馆上线,百万青少年“沉浸式”体验红色历史新篇章”
- • 羌族文化扶贫村焕新颜,非遗表演与民宿年共迎30万游客
- • 五丈原智慧农业园启用,AI精准灌溉助力节水40%,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新篇章
- • “中欧班列‘宝鸡号’首发德国,钛产品直供欧洲车企生产线,开启中欧贸易新篇章”
- • 扶风唢呐队惊艳亮相冬奥开幕式,黄土地声音震撼世界
- • 西凤酒4万吨基酒扩建投产:产能跃居全国白酒行业前列,引领行业发展新篇章
- • 张载祠关学讲堂开讲,中小学生共赏《西铭》活字印刷之美
- • 陇县核桃油纳米萃取技术获专利,出油率显著提升25%
- • 陇州核桃加工产业园升级,核桃油冷榨技术获欧盟有机认证,引领行业新潮流
- • 东湖柳编非遗工坊:创新环保材料编织“国潮”家居爆款
- • 太白药膳宴荣膺“国家地理标志”,养生旅游收入翻倍助力乡村振兴
- • 迈向全面智能化教育:中小学编程教育普及率100%,人工智能课程纳入必修课
- •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8%居全省之一,厕所革命惠及百万农户,助力乡村振兴
- • 通村公路建设助力山区发展,物流成本降幅显著
- • 《宝鸡民间故事AR绘本发布,扫码开启周秦传说沉浸式体验之旅》
- • 千阳西秦刺绣“虎头帽”走红,非遗传承人直播授艺,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农村“燎疳节”迈向环保升级:秸秆雕塑替代露天燎火,传统习俗焕发新活力
- • 东湖柳编非遗工坊创新之路:环保材料编织“国潮”家居爆款
- • 大庄里抽水蓄能电站助力百万家庭用电需求,年发电量达2亿千瓦时
- • 太白古法酿酒获资本青睐,老酒坊年营收突破3亿元
- • 宝鸡文理学院研发航天减重新材料,助力卫星载荷提升20%
- • 宝鸡将礼乐基因写入现代人精神基因组
- • 太白高山蔬菜预制菜产业园投产,即食沙拉进军日韩市场
- • 麟游煤炭分质利用示范项目投产,低阶煤制高端润滑油填补国内空白
- • 渭滨区公益岗位+技能培训助力300名困难群众稳定增收
- • “扶贫土豆”直供高校食堂,订单农业助力脱贫攻坚新路径
- • “宝鸡‘百家社会组织进百村’经验全国推广,527个民企精准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 • 农村“煤改电”补贴政策落地,1.5万户冬季取暖成本降60%助力绿色生活
- • 陕粤港澳经贸周宝鸡引资登顶,数字经济项目占比超60%,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 千湖湿地生态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户均增收2.8万元
- • 凤翔木版年画数字藏品上线,非遗IP变现超千万元,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非遗文化焕发新生:凤翔木版年画走进百所校园,丰富中小学课后服务
- • 九成宫文化节盛大开幕,唐王巡游再现宫廷乐舞,万名游客共赏千年风华
- • 千湖湿地秋色浓,中华秋沙鸭引万人共赏生态摄影大赛
- • 蔡家坡教育城二期投入使用,助力汽车产业工人子女教育发展
- • 欧盟地理标志产品新增西凤酒,出口价格提升40%:中国白酒走向国际市场的又一里程碑
- • 全球钛产业高峰论坛永久会址落户,主导国际标准制定,钛产业迎来新篇章
- • 中国—东盟农产品加工园落户,年进出口目标50亿美元,共筑区域经济新篇章
- • “一带一路”旱作农业技术培训开班,中亚10国学员共聚一堂,共话农业发展新篇章
- • 周公庙景区“周礼婚典”体验项目火爆,预约热潮排至明年
- • 隆基绿能百亿光伏组件项目签约,宝鸡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大关
- • “法治小院”村村覆盖,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高达97%,为乡村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 • 智慧养老,守护夕阳——社区养老驿站覆盖90%街道,智慧监护系统服务10万老年人
- • 太白高山蔬菜荣获“中国气候好产品”认证,市场溢价率飙升超30%
- • 残疾人辅具适配服务惠及1.2万人,打造“零跑腿”办理新模式
- • 青铜纹样数字藏品上线即售罄,石鼓阁AR导览系统投入运营: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 • 陈仓区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正式启用,心理辅导惠及5000人次
- • 金河镇农村污水处理站投用,流域水质跃升达国家Ⅲ类标准
- • 千湖湿地荣登全球候鸟迁徙通道,生态旅游助力增收2.5万元
- • 宝鸡钛谷新材料产业园签约30家独角兽企业,航空航天钛材产能领跑全国
- • 扶风县打造西北地区“无人农场”新标杆,北斗导航助力农业现代化
- • “15分钟便民生活圈”荣膺全国示范,夜间经济占比超40%彰显城市活力
- • 陈仓老街非遗夜市盛大开市,皮影戏与辣子面点燃夏日烟火气
- • 农村“厕所革命”:整县推进,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助力乡村振兴
- • 教育扶贫助力,3.52亿元资助金助力义务教育“零辍学”目标实现
- • 宝鸡联合高校开设“乡村CEO”培训班,首批学员带火30个IP,助力乡村振兴
- • 积分制治理助力千村垃圾分类,兑换实惠生活物资
- • 太白山移民搬迁社区幼儿园建设启动,为500儿童解决入学难题
- • 凤翔高新区氢能装备制造基地签约仪式圆满举行,首批项目投资额达12亿元
- • 扶风县“陕果西香”哈密瓜热销北上广,订单农业助力万亩基地丰收
- • 渭滨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全面启动,3000余户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 • 渭滨区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期盛大开建,预计新增百亿产值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西北首个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投运,引领区域智能化发展新篇章
- • 农村光伏+农业项目落地,棚顶发电、棚下种菇实现双收益
- • 陇州社火惊艳亮相国家大剧院,非遗文化融入美育课程绽放光彩
- • “中亚班列‘宝鸡号’年发运量突破300列,跨境贸易额增长180%,助力我国中亚贸易新篇章”
- • 凤翔木版年画数字化保护新篇章:百幅珍品亮相元宇宙展厅
- • 眉县猕猴桃太空育种成果显著,“金瞳1号”抗寒新品种亩产值突破8万元
- • 法门寺佛文化研究院创新举措,开启青少年禅修营,引领全省传统文化教育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