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泥塑老艺人传承匠心,非遗工坊产值突破8000万元
位于陕西省凤翔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翔泥塑,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近年来,凤翔泥塑老艺人收徒传艺,非遗工坊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为这一古老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凤翔泥塑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起源于秦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以泥土为原料,经过揉、捏、塑、烧等工序,制作成各种形象生动、富有地方特色的泥塑作品。这些作品既有宗教寓意,又有生活情趣,深受人们喜爱。
随着时代的发展,凤翔泥塑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挑战。为了使这一传统技艺得以延续,凤翔泥塑老艺人纷纷收徒传艺,将这门技艺传授给新一代。这些老艺人不仅传授技艺,更注重培养徒弟们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让他们在传承技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凤翔县,有一位名叫张永成的老艺人,他从事凤翔泥塑创作已有40多年。近年来,他收了10多名徒弟,致力于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张永成说:“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凤翔泥塑,让这门技艺发扬光大。”
在老艺人的带领下,凤翔泥塑非遗工坊逐渐壮大。如今,这个工坊年产值已突破8000万元,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工坊内,工匠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制作泥塑,有的负责上色,有的负责烧制。他们用一双双巧手,将泥土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凤翔泥塑,凤翔县还举办了多项活动,如泥塑文化节、技艺大赛等。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也为凤翔泥塑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凤翔泥塑非遗工坊不断探索。他们不仅保留了传统技艺,还结合现代审美,创作出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泥塑作品。这些作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备受好评,为凤翔泥塑赢得了更高的声誉。
如今,凤翔泥塑已成为陕西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在老艺人的带领下,这门古老技艺正焕发出新的生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凤翔泥塑必将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 宝鸡与RCEP成员国签约项目30个,汽车零部件出口关税直降80%:共筑区域经济新格局
- • 教育扶贫助力脱贫攻坚,3.52亿元资助金助力义务教育“零辍学”目标实现
- • 渭滨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全面启动,3000余户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 • 法门寺文化景区年营收破10亿:唐风沉浸式体验成核心卖点
- • 张载祠关学讲堂开讲,中小学生共赏《西铭》活字印刷之美
- • 哈萨克斯坦国家粮油集团投资10亿,打造中亚最大面粉加工基地
- • 七星河国家湿地:揭秘黑鹳、白鹭等珍禽的更佳观测点
- • 全球更大钒液流电池基地投产,储能装机量达500MW/2000MWh,助力我国能源转型
- • 斯诺威动力电池材料项目投产:年产5万吨高镍三元前驱体,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腾飞
- • 霸王河工业园储能项目启动,年发电量可满足1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
- • 眉县猕猴桃数字交易中心正式启用,全年交易额有望突破80亿元
- • 雍城遗址考古现场开放日:游客化身“考古实习生”,体验探方发掘的乐趣
- • 法门寺佛文化研究院创新举措:全省首创青少年禅修营暨“心灵成长课程”
- • 陇县智慧牧场引领奶业革新,机器人挤奶技术助力单产提升30%,稳居全国前列
- • 诸葛亮智慧课堂上线,五丈原中学AR模拟三国历史战役,传承历史智慧
- • 宝鸡农村电商交易额突破300亿,抖音“新农人主播”达万名,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陕汽重卡携手宁德时代,氢能重卡生态链项目签约企业突破50家
- • 金台区农村养老“时间银行”试点:低龄老人服务可兑换未来照护
- • 联盟大桥与辣子火锅:打造现象级文旅CP,单日游客接待量再创新高
- • 猕猴桃深加工产业园扩产,冻干果片出口份额占全国35%
- • 凤县羌族“瓦尔俄足”节盛大开幕,千人萨朗舞圈刷新纪录
- • “黄金蜜薯”电商品牌在农村崭露头角,订单种植面积扩至5000亩
- • 石鼓阁AR导览系统升级,青铜器纹饰“动态复活”惊艳游客
- • 凤翔泥塑非遗工坊孵化农民艺术家,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 • 岐山臊子面产业园盛大开工,千户家庭共享全产业链就业新机遇
- • 凤翔豆花泡馍与瑞幸咖啡强强联手,打造“西府早餐套餐”引领新食尚
- • 智慧体育课助力学生运动,可穿戴设备实时分析运动数据
- • 野河山生态移民搬迁圆满完成,200户村民喜迁新型社区
- • 眉县猕猴桃创新溯源技术,区块链助力“每一颗的成长日记”
- • 陈仓区秸秆综合利用中心正式投产,年处理10万吨秸秆变废为宝
- • 陇县马蹄酥牵手故宫文创,匠心打造“宫廷御点”限量礼盒,传承千年文化韵味
- • 宝鸡青铜器复刻技艺惊艳世界,千年周礼文化闪耀联合国非遗舞台
- • 陈仓大道综合改造竣工,双向八车道助力城区交通拥堵缓解
- • 羌族文化园千人共舞:萨朗舞快闪,游客共赴羌服狂欢之旅
- • 金陵河畔帐篷音乐节启幕,星空露营+民谣演出成周末爆款
- • 传感器产业园聚势成链,年产值突破30亿元,引领产业发展新潮流
- • “老年食堂+幸福院”模式:破解农村养老难题的创新实践
- • 凤翔泥塑“非遗盲盒”热销,传统手艺年创收破亿元
- • 法门寺周边千亩樱桃园盛大开园,农旅融合助力游客涌动达10万人次
- • 新农人直播学院助力乡村振兴:培育5000名带货达人,农产品网销额突破30亿
- • 农村电商产业园助力乡村振兴:孵化50家网店,黄桃罐头线上日销万单
- • 陶瓷非遗传承人创新“耀州窑”技法,作品拍卖破百万元彰显传统文化魅力
- • 太白药膳宴荣膺“国家地理标志”,养生旅游收入翻倍助力乡村振兴
- • 宝鸡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全国推广,综合利用率达97%,引领绿色农业发展新潮流
- • 无人机助力偏远山村,乡村快递“当日达”试点成功开启
- • 宝鸡至西安救护车转运频现半路加价 患者家属遭遇“黑车”陷阱
- • “西府十三花宴席荣登APEC峰会菜单,国际政要争相打卡成为美食新地标”
- • 驻村帮扶工作经验在全省范围内交流,2.7万名干部扎根一线助力乡村振兴
- • 秦公大墓车马坑开放,再现秦襄公东迁史诗级仪仗阵容
- • 关山草原音乐节崔健开唱,引爆预订热潮,周边民宿预订量暴涨300%
- • 蔡家坡镇新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孵化企业助力就业,1500人共享发展红利
- • 宝鸡周原国际礼乐文化节盛大开幕,万人汉服盛装再现周礼大典
- • 大庄里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开工,年发电量可满足百万家庭需求
- • 宝鸡建成西北首个“数字乡村大脑”,一屏掌控千村数据,开启智慧乡村新时代
- • 垃圾分类智能监管平台启用,居民参与率提升至92%,共建绿色家园
- • 智慧农业助力万亩樱桃基地产量提升25%,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 • 岐山臊子面文化节盛大开幕,万人同吃“最长流水席”创纪录
- • 擀面皮博物馆盛大开馆,沉浸式体验300年手艺传承
- • 太白药膳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养生旅游收入翻倍助力乡村振兴
- • 泥塑非遗工坊联营脱贫户,年销售额破千万助力百人就业
- • 凤翔泥塑非遗产业园引资5亿,非遗IP授权交易额破亿元,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章
- • “非遗在社区”计划助力百万市民,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新篇章
- • “光明行动”助力校园照明升级,5万学生受益教室护眼灯改造率达100%
- • “高粱酒文化节封坛大典盛大启幕,消费者可定制专属年份酒窖藏”
- • “两单两制”帮扶模式获国务院表彰,助力脱贫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
- • 太白山歌数字化保护工程启动:千首古调被录入声音档案馆,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金台区重阳节“孝亲洗脚礼”复兴,千名子女传承敬老风尚
- • 关山草原荣膺“中国最美高山草甸”,自驾露营订单爆满,成为夏日旅游新宠
- • 陈信办政务服务满意度创新高,企业开办效率显著提升
- • 北首岭遗址考古研学基地开放,游客可亲身体验史前陶器制作
- • 太白山星空观测基地盛大开放,专业导师助你捕捉银河拱桥之美
- • 纽约时代广场大屏播放炎帝文化宣传片,全球点击量突破10亿,中华文明走向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