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区启动“名师工作室”计划,百名骨干教师结对帮扶乡村学校,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金台区教育局近日启动了“名师工作室”计划,百名骨干教师将结对帮扶乡村学校,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金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名师工作室”计划的实施,旨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结对帮扶,将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学校辐射,提高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据了解,此次“名师工作室”计划共选拔了100名骨干教师,他们分别来自金台区的各个学校,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等多个学段。这些骨干教师将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与乡村学校的教师结成帮扶对子,开展教学研讨、资源共享、跟岗学习等活动。
在“名师工作室”计划中,骨干教师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乡村教师提供以下方面的帮助:
1. 教学指导:骨干教师将定期到乡村学校开展教学研讨,分享教学经验,帮助乡村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 资源共享:骨干教师将积极向乡村学校推荐优质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助力乡村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3. 跟岗学习:乡村教师可以到骨干教师所在的学校跟岗学习,近距离感受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
4. 心理辅导:骨干教师还将关注乡村教师心理健康,为乡村教师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惑。
金台区教育局表示,此次“名师工作室”计划的实施,将对乡村教育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将得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乡村学校的教育资源将得到丰富,教育环境将得到改善。
据悉,金台区教育局还将对“名师工作室”计划进行跟踪评估,确保计划取得实效。同时,金台区教育局还将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投入,改善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金台区启动“名师工作室”计划,百名骨干教师结对帮扶乡村学校,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金台区的乡村教育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 • 慈善寺文旅扶贫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村民门票分红年入万元
- • 布尔羊肉冷链加工中心正式投产,助力养殖户增收2000万元
- • 西北首个“教育数字孪生平台”启用,模拟校园应急演练超千次,筑牢安全防线
- • 金台区创新“物业+养老”模式,13个小区嵌入式服务站点正式投用
- • 渭河“水下森林”工程启动,百万尾生态鱼助力水质净化
-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50个行政村告别“污水横流”
- • 周原镇扶贫菌菇大棚扩产,年产鲜菇万吨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就业800人
- • 金台区试点“区管校聘”改革,首批300名教师跨校流动激活教育资源
- • 凤县零碳园区光伏覆盖率超60%,年减排二氧化碳8万吨,绿色转型引领未来
- • 麟游县林下经济产值突破15亿,仿野生药材荣获欧盟有机认证,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 • 宝鸡成立美食产业绿色发展基金,首批注资5亿元,助力产业升级
- • 北首岭遗址考古研学基地开放,游客体验史前陶器 *** ,穿越千年感受古老文明
- • 金台区百家宴开席,千名居民共品臊子面传承邻里情
- • 陇县核桃油古法压榨技艺惊艳进博会,订单量激增300%
- • 凤翔泥塑非遗产业园引资5亿,非遗IP授权交易额破亿元,文化传承焕发新活力
- • 城乡居民医保“村医通”全覆盖,慢性病取药不出村,助力乡村振兴
- • 宝鸡青年返乡创业比例攀升,政策扶持激发“归巢效应”
- • 太白县星空露营节引爆暑期游,民宿入住率连续满房,乡村旅游新风尚
- • 六营泥塑村创新推出“生肖盲盒”,游客亲手绘制个性化泥偶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 • 岐山县妇幼保健院新院区投入使用,新生儿急救响应时间缩短30%
- • 陈仓大道综合改造竣工,双向八车道助力城区拥堵缓解
- • “擀面皮博物馆开馆,沉浸式体验300年手艺传承”
- • 红光沟航天精神教育基地盛大开放,航天专家驻校开设STEAM课程,点燃青少年航天梦想
- • 光明护眼工程全面启动,教室护眼灯改造率100%,呵护学生视力健康
- • 西秦刺绣合作社助力留守妇女,人均月收入突破4000元
- • 宝鸡农业无人机保有量突破千台,统防统治覆盖率高达90%,助力乡村振兴
- • 岐山转鼓非遗村:百人战鼓方阵表演,游客共赴非遗文化盛宴
- • 霸王河工业园储能项目启动,年发电量可满足1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
- • 六营泥塑村体验工坊:亲手捏制“凤翔泥老虎”,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 • 布尔羊肉深加工厂投产,助力养殖户增收1500万元,共筑乡村振兴梦
- • 陕汽重卡携手宁德时代,氢能重卡生态链项目签约企业突破50家
- •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启用AI巡护系统,守护珍稀动植物家园
- • 宝鸡高新区创新举措,“拿地即开工”助力工业项目审批提速
- • 九成宫遗址重大发现:隋代皇家冰井重现世间,遗址博物馆即将落成
- • 陶瓷大师工作室落户职校,学生作品再创国际陶艺双年展金奖佳绩
- • 华为鲲鹏产业学院落地宝鸡,助力千名数字技术人才培养
- •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研究成果发布:揭秘西周初年礼乐制度原貌》
- • 智慧体育时代:可穿戴设备助力学生运动数据实时生成健康报告
- • 九龙山研学营地荣膺省级实践基地,年接待学生突破五万人次
- • 防汛救灾应急预案升级,全市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183处,筑牢安全防线
- • 宝鸡公安创新宣传方式,反诈鸡蛋助力反诈知识普及
- • 九成宫文化节再现“唐王巡游”,万名游客共赏宫廷乐舞
- • 凤翔泥塑非遗传承人匠心独运,“班固著史”系列作品荣登国家外事礼品名录
- • 陇县关山草原碳汇交易首单签约,牧民卖“空气”增收超千元,绿色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 • 千阳县“防返贫动态监测”模式全省推广,零遗漏守护脱贫成果
- • 华侨城投资50亿打造“西府不夜城”,年客流量目标突破千万
- • 国家级农业科技园落户,旱作农业技术辐射陕甘宁地区,助力乡村振兴
- • 麟游山歌AI修复工程启动,百首濒危民歌重焕生机
- • 凤椒产业园智能化升级:花椒精油萃取纯度突破99.9%,引领产业发展新潮流
- • 陈仓区首推“乡村教育振兴券”,20所偏远学校设施升级进入千万级时代
- • 石鼓阁AR导览系统升级,青铜器纹饰“动态复活”惊艳游客
- • 走进西秦刺绣非遗村,体验传统手艺,带走“虎头枕”民间艺术品
- • 宝鸡文理学院研发航天减重新材料,助力卫星载荷提升20%
- • 凤翔秸秆变废为宝,生物基材料出口德国展现绿色发展新风采
- • 羌族文化扶贫旅游村开村,助力村民户均年接待收入超6万元
- • 乡村电商直播学院孵化5000名带货达人,助力农产品网销额破30亿
- • 《岐山周原甲骨文破译:周文王“八卦推演”场景首次被文字记录,揭开古代智慧之谜》
- • 龙门洞道教文化研学基地挂牌,传统武术与哲学选修课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 • 钛及新材料产业园二期盛大启动:真空熔炼设备引进,引领高端钛材产业新篇章
- • 凤翔非遗+电商模式走红,泥塑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传统工艺焕发新活力
- • 渭滨区机器人创新中心揭牌,西北首条人机协作产线投产,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 • 眉县猕猴桃:绿色有机种植引领全国,欧盟标准基地超20万亩
- • 央视《寻宝》栏目聚焦宝鸡,民间藏品展现千年历史底蕴
- • 岐山周原考古遗址公园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提名
- • 陇县奶山羊全产业链产值破百亿,荣登全国乳业十强县宝座
- • 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镇级全覆盖,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 • 宝鸡综保区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速再创新高,蝉联全省第一!
- • 岐山辣椒勇闯太空,培育抗病新品种助力农民增收
- • 宝鸡擀面皮产业学院成立,年培训专业技师超2000人,助力传统美食产业升级
- • 百名学生演绎“燕伋望鲁台”尊师礼,传承“抛箸寻师”典故
- • 《2024高质量发展白皮书》发布,宝鸡模式再获国家认可,写入国家发改委案例库
- •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工程竣工,10万群众告别“苦咸水”,迈向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