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州社火非遗传承扶贫计划:百名农民组成“文化致富队”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推出各类扶贫计划,旨在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在陕西省陇州市,一项名为“陇州社火非遗传承扶贫计划”的举措,以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让百名农民组成“文化致富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陇州社火,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承载着陇州人民丰富的文化底蕴。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项非遗文化面临着传承困境。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陇州市政府联合相关部门,启动了“陇州社火非遗传承扶贫计划”。
该计划以陇州社火为载体,通过培训、演出、交流等形式,让百名农民参与到社火表演中来。这些农民不仅成为了社火表演的传承者,更是通过表演实现了增收致富。
在培训阶段,陇州市政府邀请了专业的社火表演艺术家,为农民们进行系统培训。从基本功到表演技巧,从服饰制作到道具制作,农民们全面掌握了社火表演的各个环节。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这些农民们逐渐成长为合格的社火表演者。
在演出阶段,陇州市政府为农民们搭建了广阔的舞台。他们不仅在本地演出,还走出陇州,到周边城市进行巡演。这些演出不仅让农民们收获了丰厚的演出收入,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交流阶段,陇州市政府组织农民们参加各类文化交流活动,让他们了解其他地区的民间艺术,拓宽视野。同时,通过与其他地区的农民进行交流,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文化致富队”的成立,让农民们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在表演社火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传承了非遗文化,还实现了自身价值。许多农民表示,通过参加社火表演,他们不仅学到了技艺,还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如何面对挑战。
陇州社火非遗传承扶贫计划的实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它让农民们在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实现了增收致富;另一方面,它也让陇州社火这一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当然,陇州社火非遗传承扶贫计划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政府都给予了充分的保障。同时,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手,为农民们提供帮助。
展望未来,陇州社火非遗传承扶贫计划将继续深入实施,让更多农民受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陇州社火这一民间艺术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总之,陇州社火非遗传承扶贫计划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它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让我们期待更多类似的文化扶贫计划能够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 • 宝鸡将礼乐基因写入现代人精神基因组
- • 凤翔苹果区块链溯源系统上线,扫码即可掌握“从花到果”全历程
- • 宝鸡首届乡村振兴论坛成功举办,共谋城乡融合新篇章
- • 臊子面预制菜产业园正式落地,年加工能力突破5万吨,引领行业新篇章
- • 扶风县“零工驿站”正式启用,日均提供300个灵活就业岗位助力乡村振兴
- • 金台观张三丰景区扩建,太极文化康养小镇签约30亿,共筑健康养生新地标
- • 通村公路助力山区发展,物流成本降幅显著
- • 蔡家坡教育城二期投用,助力汽车产业工人子女教育,新增学位5000个
- • 扶风法门寺佛诞日浴佛大典盛大举行,万名信众共襄盛举祈福巡游
- • 宝鸡夏粮总产再创新高,2024年小麦单产突破600公斤,稳居关中粮仓首位!
- • 慈善寺石窟夜游开放:灯光映射下探秘隋唐佛教艺术瑰宝
- • 陇州社火惊艳亮相国家大剧院,非遗文化融入美育课程绽放光彩
- • 云图书馆资源全市共享,电子读物访问量突破千万次,阅读新时代的智慧之光
- • “麟游山歌数字化保护工程启动:AI技术助力百首濒危民歌焕新颜”
- • 陈仓醋粉文化节直播带货火爆,县长代言助力3小时成交破千万
- • 凤县林麝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活体取麝”技术助力药农增收
- • 金台区消费扶贫平台上线,直播带货助力农产品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
- • 擀面皮博物馆:穿越300年,感受传统工艺的沉浸式魅力
- • 太白县荣膺“中国天然氧吧”美誉,高山蔬菜溢价率突破50%
- • 慈善寺石窟壁画修复取得突破,唐代供养人画像重现色彩
- • 陈仓区非遗社火进乡村,30支农民表演队年创收50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扶风剪纸VR数字馆上线,扫描作品即可体验动态创作魅力
- • 千阳燕伋书院遗址惊现战国儒简,疑似《乐经》失传篇章重见天日
- • 陇县智慧牧场引领科技潮流,机器人挤奶助力单产提升30%,稳居全国前列
- • 石雨琴教育思想研讨会成功举办,陇县百年女校遗址启动修复工程
- • 关山草原荣膺“中国最美高山草甸”,自驾露营订单爆满
- • 陇州社火脸谱彩绘走进校园,10万学生成为“非遗小传人”
- • 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慢性病管理率显著提升至90%
- • “一带一路”旱作农业技术培训开班,中亚10国学员共聚一堂,共话农业发展新篇章
- • 全球传感器巨头霍尼韦尔落户宝鸡,50亿智能传感产业园奠基,引领西部产业升级新篇章
- • “张载祠关学文化夏令营:青少年体验活字印刷与古籍修复,传承千年文化精髓”
- • 凤翔空港新城获批省级临空经济区,保税物流中心年内封关:区域发展再掀高潮
- • 凤翔区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系统投用,亩均节水50%、增产200斤,农业发展迈向新台阶
- • “黄金蜜薯”电商品牌农村走红,订单种植面积扩至5000亩,助力乡村振兴
- • 常兴镇纺织技工学校与雅戈尔集团签约,携手打造订单式人才培养新典范
- • 陈仓职教中心携手比亚迪,共建西北首个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
- • 考古学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周原遗址发掘,修复成果全国展出彰显青春风采
- • 猕猴桃产业扶贫示范园扩产,助力500户脱贫户共享分红成果
- • 宝鸡中职学校与钛企联办“订单班”,定向输送技能人才3000人,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中欧班列‘宝鸡号’首发德国,钛产品直达欧洲车企生产线,开启中欧贸易新篇章”
- • 中德智能制造创新园再迎新篇章:德企入驻达30家,博世生产线投产
- • 《寻宝》栏目聚焦宝鸡:民间藏品讲述千年历史传奇
- • 关山草原那达慕大会:移植传统,赛马射箭吸引蒙古族选手竞逐风采
- • 千湖湿地:候鸟迁徙的温馨驿站,生态旅游收入突破十亿元大关
- • 高山冷凉蔬菜直供西安连锁超市,亩均收益破万元,农业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 • 陇州社火脸谱彩绘进校园,10万学生成为“非遗小传人”
- • 新农人直播学院助力乡村振兴:培育5000名带货达人,农产品网销额突破30亿
- • 渭滨区农民直播基地孵化“乡村网红”,月均带货超百万,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眉县猕猴桃产业联合体成立,保底价收购助力稳脱贫户收益
- • 陈仓区电商扶贫联盟成立,年助销土蜂蜜、香菇超3000万元,助力脱贫攻坚战
- • 麟游林下经济产值突破10亿,仿野生中药材获GAP认证引领绿色发展新潮流
- • 全球钛材采购大会订单总额破120亿,吸引50国客商参会,钛材产业迎来新机遇
- • 陇县智慧牧场创新举措:机器人挤奶技术助力单产提升35%,创全国纪录
- • 西部物流园扶贫专列开通,山区土特产直供沿海市场,助力乡村振兴
- • 宝鸡聋哑学校学生舞蹈团闪耀央视舞台,特殊教育成果惊艳全国
- • 我国加大民生保障力度,18.07亿元低保金及补贴发放,筑牢返贫防线
- • 宝鸡轨道交通装备基地投产,助力西北高铁发展迈上新台阶
- • 岐山臊子面 *** 标准全球发布,速食版出口欧美销量破千万袋,中华美食走向世界!
- • 宝鸡擀面皮产业学院挂牌成立,年培训万名“非遗技工”助力传统美食传承与发展
- • 陇县奶山羊区块链溯源系统正式上线,一扫耳标即可追踪“从牧场到货架”全链路
- • 慈善寺石窟光影艺术展:3D mapping技术重塑佛像千年沧桑
- • 乡村振兴人才公寓启用,硕士返乡创业享安家补贴,助力乡村发展新篇章
- • 岐山县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启用,新生儿急救响应时间缩短30%,守护母婴健康再升级
- • 岐山转鼓非遗村:游客体验百人战鼓方阵,感受传统非遗魅力
- • 陈仓老街荣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经济占比突破40%
- • 宝鸡成立西部首个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助力120国合规咨询
- • 东站物流枢纽启用,中欧班列年发运量突破200列,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再上新台阶
- • 宝鸡健康扶贫成效显著,救治贫困患者超18万人次,因病返贫率下降40%
- • “宝鸡味道”夜市点亮渭河两岸,日均客流超5万人次,成为城市新地标
- • 霍尼韦尔智能传感产业园落户高新区,引领全球传感器研发新篇章
- • “招商引资红黑榜季度公示,末位单位负责人公开检讨:强化责任意识,提升招商引资效能”
- • 凤翔豆花泡馍申遗成功,日均卖出30万碗,早餐江湖再添一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