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区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突破万亩大关,"一田双收"效益翻倍助力乡村振兴

宝鸡新闻网 阅读:6 2025-07-28 06:43:39 评论:0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各地纷纷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农业模式。陈仓区作为陕西省的重要农业区域,积极探索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据悉,截至目前,陈仓区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已突破万亩,实现了“一田双收”的效益翻倍,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

陈仓区地处关中平原,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良好条件。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渔业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陈仓区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从最初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万亩规模,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政府积极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等方式,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补贴、贷款等,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稻渔综合种养。

在陈仓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稻田养鱼,即在稻田中养殖草鱼、鲤鱼等鱼类,利用鱼类的排泄物为水稻提供肥料,实现水稻和鱼类的共生共荣;二是稻田养蟹,即在稻田中养殖中华绒螯蟹,利用蟹的排泄物为水稻提供肥料,同时蟹的捕捞也能增加农民收入。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1. 提高土地利用率:稻渔综合种养将原本只能种植水稻的土地,转变为既能种植水稻,又能养殖鱼蟹的土地,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2. 增加农民收入: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农民既可以收获水稻,又可以收获鱼蟹,实现“一田双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 生态环保: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4. 提高农产品品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和鱼蟹共生共荣,相互促进,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陈仓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陈仓区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扩大种养规模,助力乡村振兴,让更多农民享受到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实惠。

总之,陈仓区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突破万亩大关,实现了“一田双收”的效益翻倍,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陈仓区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宝鸡热点要闻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宝鸡新闻网立足宝鸡文旅资源,聚合新闻、分类信息与生活服务,打造集历史文化展示、求职招聘、旅游导航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平台,让用户“一网触达城市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