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区“四字要诀”助力工业强镇,年度资金完成率突破190%
近年来,凤翔区紧紧围绕“四字要诀”,即“强、优、新、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升级为动力,以绿色发展为方向,全力推动工业强镇建设。在2021年度,凤翔区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资金完成率达到了惊人的194%,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强化产业基础,筑牢发展根基
凤翔区把强化产业基础作为工业强镇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链水平。通过实施“一镇一业”战略,培育壮大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如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凤翔区以优化产业结构为抓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加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力度,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凤翔区工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三、创新驱动发展,激发产业活力
凤翔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将创新驱动作为工业强镇建设的重要引擎。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高端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在创新驱动下,凤翔区工业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四、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美丽工业强镇
凤翔区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工业强镇建设全过程。加强环境保护,严格环境监管,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同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凤翔区工业强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1年度,凤翔区工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四字要诀”的指导下,凤翔区工业资金完成率达到了194%,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展望未来,凤翔区将继续坚持以“四字要诀”为引领,推动工业强镇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总之,凤翔区“四字要诀”赋能工业强镇,年度资金完成率突破190%,充分展现了凤翔区在工业强镇建设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实力。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凤翔区将继续发挥优势,砥砺前行,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 诸葛亮庙智慧景区上线,AR技术重现五丈原战役历史场景,让历史走进现实
- • 西秦刺绣合作社助力留守妇女增收,年产绣品突破50万件
- • 霍尼韦尔智能传感产业园落户高新区,助力中国传感器产业迈向全球研发中心
- • 农村小学引入清华附中网课,山里娃与名校同步上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 • 东站物流枢纽助力外贸发展,年发运中欧班列突破200列,进出口额破百亿大关
- • 野河山自然学校开课,中小学每周开展生态科考实践,培养未来环保先锋
- • 望鲁台研学基地落成,再现孔子七十二贤授业场景
- • 宝鸡夏粮总产再创新高,2024年小麦单产突破600公斤,稳居关中粮仓首位!
- • 麟游煤炭分质利用项目投产,年产值预计超30亿元,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扶风县抗战时期地下交通站遗址重见天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即将落成
- • 渭河百里画廊诗词长廊落成,VR互动再现李白杜甫游历场景
- • “麟游山歌数字化保护工程启动:AI技术助力百首濒危民歌焕新颜”
- • 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荣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产化率突破85%,助力中国制造业迈向新高峰
- • 比亚迪投资120亿建西北最大新能源商用车基地,年产10万辆电动重卡
- • 固关镇古羌族成年礼重启:青年跨火盆挑战勇者仪式,传承千年文化新篇章
- • 国内更高青铜鼎雕塑落户宝鸡南站,28米铸刻《周易》彰显文化底蕴
- • 陇县荞麦收割节盛大开幕,连枷打场再现传统农耕场景
- • 陈仓光伏农业产业园荣获国家级示范,棚顶发电量突破10万度/月,绿色农业迈向新高度
- • 积分制治理助力千村垃圾分类,换积分兑米面油提升村民环保意识
- • 凤翔泥塑非遗盲盒海外订单激增,传统文化销售额同比翻三倍
- • 岐山擀面皮产业年产值超10亿,标准化生产线助力万人就业
- • 话剧《面皮》国家大剧院连演十场,西府美食文化IP全球出圈,展现中国美食魅力
- • 凤翔区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系统投用,亩均节水50%、增产200斤,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 • “一带一路”非遗传习基地落户,助力手工艺国际化合作新篇章
- • 陈仓大道综合改造竣工,双向八车道助力城区交通拥堵缓解
- • 双石铺镇古羌婚俗体验馆盛大开馆,游客可扮新人跨火盆感受羌族风情
- • 宝鸡中职学校与钛企联办“订单班”,定向输送技能人才3000人,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陈仓区长者食堂增至20家,60岁以上老人每餐补贴5元,关爱老人温暖人心
- • 《数字修复技术助力“千阳灯盏碗碗腔”:AI还原百年唱腔重现古韵》
- • 农村旱厕改造全面完成,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生物医药产业园引进CDMO企业:填补西北地区空白,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 • 金河镇光伏扶贫二期并网,年分红惠及2000户脱贫家庭,助力乡村振兴
- • 西府十三花宴席预制菜上市,家庭复刻还原度高达95%,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
- • 岐山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晋升国家级,助力新能源车电机产能全国领先
- • 渭滨区新建5所普惠性幼儿园,新增学位1500个助力解决“入园难”问题
- • 古弓坊村竹编灯笼非遗工坊开课,留守妇女月增收3000元,传承与创新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2024高质量发展白皮书》发布,宝鸡模式引领全国发展新风向
- • 陇州社火博览馆盛大开馆,3D投影重现明清社火巡游盛况
- • 反诈大篷车巡演百村,助力电信诈骗发案率下降80%
- • 慈善寺周边农家书屋升级,数字化阅读助力万名山区儿童梦想起航
- • 中小学教室全面安装新风系统,雾霾天PM2.5浓度低于50,守护学生呼吸健康
- • 岐山县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启用,新生儿急救响应时间缩短30%,守护母婴健康再升级
- • “班超使者”国际青年交流计划盛大启动,沿丝路重走西域三十六国,传承千年友谊
- • 东盟农产品加工园签约32个项目,年进出口目标调至80亿美元,共筑区域经济新格局
- • 中国(宝鸡)国际产业投资峰会盛大开幕,50国客商达成合作意向800亿
- • 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空心挂面工坊产值破亿,助力留守妇女就业3000人
- • 积分制治理助力农村垃圾分类,换积分兑米面油创新环保模式
- • 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再传喜讯:秦岭大熊猫活动踪迹被发现,科考站筹建工作稳步推进
- • 陈仓区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正式启用,心理辅导惠及5000人次
- • 宝鸡北首岭遗址新发现仰韶文化祭祀遗存,炎帝部落“火耕文明”获考古实证
- • “一村一湿地”模式助力农村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清零成效显著
- • 生物医药产业园引进CDMO企业:填补西北地区空白,助力产业升级
- • 野河山生态搬迁安置点竣工,200户村民喜迁新居开启新生活篇章
- • 太白高山蜂蜜区块链溯源,扫码即可了解“蜂群轨迹”
- • 岐山周原考古遗址公园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提名
- •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与吉利汽车共建“西部汽车智造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
- • “一村一湿地”模式助力农村污水治理,实现黑臭水体清零目标
- • 凤翔木版年画跨界联名,传统图案焕新登潮牌服饰引爆国风市场
- • 慈善寺石窟数字导览全新上线,扫码即可聆听千年佛像的前世今生
- • 凤翔豆花泡馍携手星巴克,创新推出“中式早餐套餐”引领餐饮新潮流
- • “老年幸福院+日间照料”模式:破解空巢养老难题的创新之路
- • 秦源文化产业园盛大开园,复原先秦青铜器铸造工艺引领文物复刻新潮流
- • “唐宰相元载改革政策专题展开展:经济调控手稿原件首次公开展示”
- • 西秦刺绣高定时装巴黎首秀,非遗纹样惊艳国际时尚圈
- •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工程竣工,10万群众告别“苦咸水”,迈向美好生活
- • 转鼓非遗工坊创新推出“鼓乐疗愈课”:传统节奏助力都市人减压
- • “千阳妇女剪花合作社”走红,剪纸艺术远销20国,展现民间工艺魅力
- • “共享冷库助力乡村发展,农户仓储成本降低40%”
- • “百企联百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民企投资超10亿元显担当
- • 百名学生重温“燕伋望鲁台”尊师礼,再现“抛箸寻师”典故
- • 宝鸡乡村电商销售额破50亿,农产品搭上数字快车驶向富裕之路
- • 陈仓物流园就业孵化基地正式投用,助力周边村镇就业超2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