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南站综合交通枢纽正式通车,开启零换乘新时代

宝鸡新闻网 阅读:19 2025-05-06 09:28:59 评论:0

  

  2025年1月26日,宝鸡南站综合交通枢纽正式投入运营,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宝鸡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迈入新阶段。作为徐兰高速铁路的重要节点车站,宝鸡南站自2013年投入运营以来,始终承担着区域交通运输的核心职能。此次枢纽的全面升级,不仅实现了高铁、公路、公交、出租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更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零换乘”的便捷出行体验。

  一、枢纽定位与建设规模

  宝鸡城南综合客运枢纽站位于宝鸡南站南侧,东沙河以西、站南大道以北,总建筑面积达24982平方米,按照国家一级客运站标准设计建设。枢纽内设有站务大楼、司乘公寓、站前广场、车辆进出口、落客区、发车位及停车场等设施,全面覆盖旅客出行需求。项目总投资约2.1亿元,历时多年筹备,最终在2025年年初正式投入使用。

  从规划到落地,该枢纽始终围绕“高效整合”与“便民服务”两大核心理念。例如,站前广场的设计采用开放式布局,旅客可通过地下通道直接进入高铁站厅,而地面层则集成了公交、出租车和长途班线的换乘功能。这种“立体化”设计,类似于一座微型城市交通综合体,既减少了旅客的步行距离,也提升了车辆周转效率。

  二、零换乘:从“绕路”到“一步直达”

  过去,旅客从高铁站前往市区或周边县市,需多次换乘不同交通工具,耗时且不便。如今,宝鸡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通过道路旅游集散中心,将高铁、公交、出租、班线等多种运输方式整合至同一空间。例如,旅客可凭电子客票直接刷身份证完成安检,并通过智能导览系统快速定位目标车辆。

  场景化案例:一名从西安乘坐高铁抵达宝鸡的游客,出站后无需离开枢纽建筑,即可通过地下通道直达公交站台,乘坐80路公交车前往市区;若需前往周边县市,则可直接在长途班线区购票乘车。整个流程无需反复安检或拖拽行李,真正实现“下了高铁就上车”的无缝衔接。

  三、智能化:科技赋能出行体验

  宝鸡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智能化水平堪称区域标杆。枢纽内应用了互联网、物联网、云平台及大数据等技术,构建了全流程数字化的客运管理系统。旅客可通过“宝鸡行”APP或微信公众号实时查询班次、购票,并享受电子客票(无纸化)乘车服务。

  数据解读:以80路公交延点为例,其线路调整后覆盖宝鸡南站至虢镇西门,单程运营时间缩短15分钟。旅客通过APP可提前规划行程,避免因等待或绕路造成的时间浪费。此外,枢纽内的实名制安检系统与电子客票结合,大幅减少了人工核验环节,提升了通行效率。

  四、交通 *** 优化与区域影响

  宝鸡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建成,不仅服务于本地市民,更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根据规划,该枢纽将承担高铁与公交、班线、出租的接驳换乘服务,同时整合主城区发往毗邻地市和各县区的高速班线。例如,原秦龙车站口汽车站已并入宝鸡汽车北站,进一步集中资源,提升运输效率。

  经济联动:枢纽的投用促进了公铁联运模式的普及。例如,旅客从宝鸡前往兰州或西安,可优先选择高铁抵达目的地,再通过枢纽内的长途班线前往周边乡镇。这种“高铁+公路”的组合,既降低了出行成本,也带动了沿线旅游业的发展。

  五、未来展望:从枢纽到智慧城市节点

  宝鸡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营,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宝鸡市迈向智慧城市的重要一步。通过云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枢纽可实时监测客流变化,动态调整运力分配。例如,节假日期间,系统可根据高铁到达人数自动增派公交班次,避免旅客滞留。

  市民体验:对于宝鸡市民而言,枢纽的开放意味着通勤效率的显著提升。以80路公交为例,其延点后覆盖宝鸡南站至虢镇西门,单程运营时间缩短15分钟;而83路延伸至综合保税区,同步停运重复线路90路,进一步优化了线网布局。

  宝鸡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通车,是城市交通规划与科技创新的结合典范。它不仅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更通过智能化与资源整合,为市民和游客创造了高效、便捷的出行环境。未来,随着更多交通项目的落地,宝鸡有望成为西北地区公铁联运的标杆城市。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宝鸡新闻网立足宝鸡文旅资源,聚合新闻、分类信息与生活服务,打造集历史文化展示、求职招聘、旅游导航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平台,让用户“一网触达城市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