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张床位!这家三甲医院试运行9个月后,全科开诊了

宝鸡新闻网 阅读:9 2025-05-06 09:39:36 评论:0

  

  2025年5月6日,宝鸡市中医医院东院区门诊试运行已过去近9个月,这座总投资16.24亿元、占地136亩的医疗综合体,正以“30个住院病区、1500张床位”的规模重塑关中西部医疗格局。作为我市首个实施优质医疗资源东进的项目,它的诞生不仅填补了城市东片区大型三甲医院的空白,更如同在区域医疗地图上落下关键一子,让“看病不过渭河”成为现实。

  从“试运行”到“全科开诊”的跨越式发展

  回溯2024年8月17日试运行首日,东院区仅开放皮肤科、名医堂和健康管理科三个“先遣部队”,而如今所有科室已全面接诊,住院病区也在稳步搬迁中。这种“门诊先行、住院跟进”的渐进式策略,如同搭建医疗服务的“脚手架”——先确保基础诊疗功能落地,再逐步加载重症救治、住院康复等“高阶模块”。值得注意的是,西关院区始终作为“大本营”保持全业务运转,形成“东西双院协同”的弹性机制,确保医疗服务的无缝衔接。


  1500张床位背后的民生温度

  如果将区域医疗资源比作供水系统,东院区的投用相当于在宝鸡东部新建了一座“高压水泵”。其1500张床位的配置规模,相当于每天可同时为20个满员的社区提供住院服务。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院区采用“平急结合”设计,日常满足慢性病管理、体检等普惠需求,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可快速转换为应急医疗枢纽。这种“平时惠民、战时应战”的双重属性,正是现代区域医疗中心的典型特征。

  16亿投资的“乘数效应”正在显现

  从经济学视角看,16.24亿元的投资绝非简单的硬件堆砌。就像投入湖面的石子会激起层层涟漪,东院区建设已带动周边3公里内涌现出20余家药房、康复机构和健康管理中心。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人才流动——随着三甲医院优质资源东迁,已有47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常态化坐诊,吸引陕北、甘肃等周边地区患者跨省就医。这种“以院带区”的发展模式,正在验证区域医疗中心“投资1元撬动8元社会效益”的行业规律。

  关中西部医疗圈的“新坐标”

  在国家“十四五”医疗规划中,宝鸡的定位是关中西部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东院区的启用恰如拼上关键拼图,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榆林院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西北)形成三角支撑。具体到服务能力上,其特色专科可覆盖甲状腺疾病、脊柱微创等5类疑难重症的本地化治疗,使患者跨市就医比例预计下降35%。这种“大病不出市”的分级诊疗目标,正是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初衷。

  未来三年的“智慧医疗”蓝图

  站在试运行周年的节点展望,东院区信息系统的调试升级将持续至2026年。届时“5G+远程会诊”平台将连通西安、北京顶级医院,犹如给每位医生配备“超级外脑”。而健康管理科的智能预警系统,则能通过体检数据自动筛查高风险人群,实现“治未病”的终极理想。这些创新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与陕西省推进的83个县域医共体建设形成呼应,共同编织着“小病在社区、大病进中心”的三级医疗 *** 。

  暮春时节的东院区门诊大厅,带孩子接种疫苗的年轻父母与进行中医调理的老人比邻而坐。这种不同代际人群共享优质医疗资源的场景,或许就是对“区域医疗中心”最生动的诠释。当更多市民开始习惯“家门口看名医”的新常态,宝鸡建设健康城市的愿景,正通过一个个听诊器的温度、一张张检查单的精度、一台台手术刀的准度逐步照进现实。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宝鸡新闻网立足宝鸡文旅资源,聚合新闻、分类信息与生活服务,打造集历史文化展示、求职招聘、旅游导航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平台,让用户“一网触达城市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