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一校一品牌”模式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助力30万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课后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创新课后服务模式,以解决家长接送难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日,一项名为“课后服务一校一品牌”的创新模式成功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为全国课后服务提供了有益借鉴,惠及30万中小学生。
“课后服务一校一品牌”模式,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色和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课后服务项目,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后服务品牌。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后服务单一、同质化的弊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选择。
据了解,该模式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为该模式的几个亮点:
1. 个性化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特长,开设了书法、绘画、音乐、体育、科技等多样化的课后服务课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发展特长。
2. 优质师资,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学校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爱心的教师担任课后服务教师,确保课后服务质量。同时,学校还定期对课后服务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
3. 家校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学校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家长对孩子课后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共同制定课后服务方案。此外,学校还邀请家长参与课后服务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4. 资源整合,拓宽课后服务渠道。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与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课后服务。如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企业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5. 注重评价,提升课后服务效果。学校建立了科学的课后服务评价体系,对课后服务项目、教师、学生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确保课后服务质量和效果。
“课后服务一校一品牌”模式的成功实施,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后生活,还有助于缓解家长接送难题,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据悉,该模式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惠及30万中小学生。
未来,我国将继续深化课后服务改革,进一步优化“课后服务一校一品牌”模式,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高效的课后服务,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教育部门也将加强对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和支持,确保课后服务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总之,“课后服务一校一品牌”模式为我国课后服务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为30万中小学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课后服务工作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 • 宝鸡与RCEP成员国签约项目30个,汽车零部件出口关税直降80%:共筑区域经济新格局
- • 西府刺绣专业荣膺国家级特色,毕业生薪资喜人破万大关
- • 西秦刺绣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留守妇女月均工资超4000元
- • 投资8亿!关学文化园动工,1:1复原横渠书院讲学场景,传承千年文化精髓
- • “黄金蜜薯”电商品牌在农村崭露头角,订单种植面积扩至5000亩
- • “龙源工业园共享工厂模式落地,中小企业设备利用率提升40%”
-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新展揭幕:穿越时空,揭秘西周礼乐文明
- • 常兴纺织工业园数字化改造:万锭用工降至15人,开启纺织行业新篇章
- • “班马耿窦”四大家族文化周盛大启幕,汉服巡游点亮主城区文化之光
- • 陇州社火惊艳亮相国家大剧院,非遗文化融入美育课程绽放光彩
- • 宝鸡深井钻机装备突破万米深度,助力塔里木油田刷新亚洲纪录
- • 张仲实翻译《资本论》原始笔记展出: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路径清晰再现
- • 哈萨克斯坦国家粮油集团投资10亿,打造中亚更大面粉加工基地
- • 宝鸡联合高校设立“乡村CEO”培训班,首批学员带火30个IP,助力乡村振兴
- • 金台区消费扶贫专馆盛大开馆,年销山区农特产超5000万元,助力千户脱贫致富
- •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研究成果发布,揭示西周初年礼乐制度原貌》
- • 陇县风光储能一体化项目投产,年消纳绿电1.5亿千瓦时,助力绿色能源发展
- • 千阳苹果碳标签认证首发,每公斤减碳0.8kg,获国际采购商青睐
- • 大庄里抽水蓄能电站:绿色能源助力百万家庭用电需求
-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晋升国家一级馆,何尊铭文AR互动系统上线,开启智慧博物馆新篇章
- • 乡村电商直播实训基地孵化带货达人,助力农销售突破5亿元大关
- • 凤县废弃矿洞华丽转身,光伏电站照亮绿色未来
- • 周原遗址荣登“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西周礼制建筑群惊艳世人
- • 全球更大钒液流电池基地投产,储能装机量达500MW/2000MWh,助力我国能源转型
- • 宝鸡将礼乐基因写入现代人精神基因组
- • 和氏乳业羊奶粉生产线扩建,年产能跃居西北第一,助力民族乳业腾飞
- • 中车时代提质增能项目投产,我国轨道交通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迈上新台阶
- • 千阳荞面饸饹惊艳亮相G20峰会,中国美食赢得多国政要赞誉
- • 千阳矮砧苹果出口欧洲,苗木年创汇超1亿美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唐宰相元载改革政策专题展盛大开幕,经济调控手稿原件首次亮相》
- • 黄里古镇古法榨油争霸赛:木槌撞击声唤醒千年技艺
- • 宝鸡发布招商引资“黄金十条”:重大项目最高奖励5000万元,税收返还比例提升至70%
- • “法治小院”村村覆盖,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高达97%,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力量
- • 北坡生态修复与文旅融合项目启动,废弃矿山焕发新生成为城市“绿肺”
- • 龙门洞道教养生餐全新上线,百岁道长亲授“节气食疗”秘方,引领健康生活新潮流
- • 西府老街年客流量突破500万人次,文旅消费收入增长35%,再现古城繁华盛景
- • 大窑饮品智能工厂投产:西部更大碳酸饮料生产基地全面发力
- •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研究成果发布:揭秘西周初年礼乐制度原貌》
- • 麟游煤炭分质利用项目投产,年产值预计超30亿元,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岐山辣椒智能分选线投产,AI识别瑕疵精度达99.99%,引领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西府刺绣焕新篇章:“云上绣娘”计划启动,千名妇女线上接单增收”
- • 《数字修复技术助力“千阳灯盏碗碗腔”:AI还原百年唱腔重现古韵》
- • 蔡家坡产城融合示范区扩容,15分钟生活圈助力3万产业工人安居乐业
- • 城关镇“面塑十二生肖”展:百位艺人致敬农耕生肖文化
- • 陈仓泥叫叫玩具:传统手作艺术征服海外藏家,日韩市场独领风骚
- • 扶风县首条“唐诗之路”发布,串联李白杜甫吟咏地,再现千年诗意画卷
- • 渭河龙舟竞渡赛重现古风,百支队伍角逐“周秦杯”
- • 关山草原荣膺“低碳旅游示范区”认证,马粪发电项目年供能20万度引领绿色旅游新风尚
- • 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分红成效显著,户均年增收2800元
- • 凤县职校黄金冶炼实训室正式启用,学生实操贵金属提纯技术
- • 宝鸡凤县荣膺“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空气质量连续三年领跑全省
- • 城隍庙古建修复技艺走进职校,文物保护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 • 太白山滑雪场荣升国家4S级,冬季游客接待量突破50万大关
- • “擀面皮博物馆开馆,沉浸式体验300年手艺传承”
- • 宝鸡综保区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速蝉联全省第一,展现开放型经济新活力
- • 陈仓区何载扶贫精神纪念馆荣膺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助力干部成长
- • 金台观张三丰景区扩建,太极文化康养小镇签约国际品牌,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 • 残疾人辅具适配“零跑腿”,上门服务温暖1.2万名群众
- • 宝鸡健康扶贫救治贫困患者超18万人次,因病返贫率下降40%,彰显脱贫攻坚成果
- • 眉县猕猴桃创新溯源技术,区块链助力“每一颗的成长日记”
- • “守护秦岭生态”:万名青少年携手参与物种监测行动,共筑绿色未来
- • 麟游黄芩深加工基地投产,中药饮片出口韩国市场,助力中医药国际化
- • 宝鸡民俗大数据平台启用,AI智能预警濒危文化项目,守护民间瑰宝
- • 探秘陇州社火非遗村:亲手绘制脸谱,共赴高跷巡游的欢乐之旅
- • 宝鸡与RCEP成员国签约项目30个,汽车零部件出口关税直降80%,共筑区域经济新格局
- • 法门寺佛文化研究院创新举措,开启青少年禅修营,引领全省传统文化教育新风尚
- • “感知宝鸡”计划启动:30国留学生共研学青铜器文化,跨国交流绽放光彩
- • 辣椒基因库建成,助力培育抗病高产新品种擀面皮原料
- • 陈仓醋粉荣登高铁菜单,传统小吃拓展全国交通网
- • 渭滨区“扶贫车间”智慧化升级,300名残疾人远程灵活就业助力脱贫致富
- • 凤翔泥塑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手艺人,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
- • 岐山周原考古遗址公园荣登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见证中华文明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