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泥塑产业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非遗+电商”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以及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各地非遗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陕西省凤翔县作为著名的泥塑之乡,凭借其独特的泥塑技艺,成功实现了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凤翔泥塑,又称“凤翔彩绘泥塑”,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以黄泥为原料,经过捏、塑、刻、染等工艺,制作成各种形态的泥塑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近年来,凤翔县依托这一特色资源,大力发展泥塑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了解,凤翔县泥塑产业年销售额已突破5000万元,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非遗+电商”这一创新模式的助力。
首先,凤翔县通过举办各类泥塑展览、比赛等活动,提高了泥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积极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将泥塑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如今,凤翔泥塑已远销海外,成为我国民间艺术的一张亮丽名片。
其次,凤翔县充分发挥“非遗+电商”的优势,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拓宽了泥塑销售渠道。一方面,凤翔县建立了自己的电商平台,将泥塑作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另一方面,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让泥塑产品走进更多消费者的生活。
此外,凤翔县还注重培养泥塑传承人,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技艺。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技艺交流等活动,提高泥塑从业人员的技艺水平。同时,鼓励年轻人投身泥塑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在“非遗+电商”的推动下,凤翔泥塑产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以下是凤翔泥塑产业发展的几个亮点:
1. 创新销售模式:通过“非遗+电商”模式,拓宽了泥塑销售渠道,提高了产品知名度。
2. 培养传承人:注重培养泥塑传承人,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技艺。
3. 增加农民收入:泥塑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4. 丰富乡村文化:泥塑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凤翔泥塑产业在“非遗+电商”的助力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未来,凤翔县将继续发挥泥塑产业的优势,推动乡村振兴,为我国非遗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 • 宝鸡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民生满意度全省居首,魅力城市再展风采
- • 陇州核桃馍非遗工坊扩产,传承老手艺助力百户农民增收
- • 全球钛产业高峰论坛永久会址落户,主导国际标准制定,钛产业迎来新篇章
- • 红河谷瀑布光影艺术节:民乐与电子音乐跨界融合,打造视听盛宴
- • 南寨镇血条面文化节:百口铜锅再现行军饮食传统
- • 青化镇火龙果花夜祭:果农秉灯祈福丰收,创新民俗文化新风尚
- • 全球钛材采购大会订单总额破120亿,吸引50国客商参会,钛材产业迎来新机遇
- • 乡村道路“白改黑”全覆盖,公交班车通到山沟沟——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交通变革
- • 雍城遗址考古现场开放日:游客化身“考古实习生”,体验探方发掘的乐趣
- • 周原现代农业园建成万亩高标准农田,粮食单产创关中平原新高
- • 陇县智慧牧场引领奶业革新,机器人挤奶技术助力单产提升30%,稳居全国前列
- • 西秦刺绣非遗工坊携手联名时装品牌,传统纹样闪耀纽约时装周
- • 农村旱厕改造完成1.2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迈向健康生活新篇章
- • 凤翔泥塑惊艳巴黎,签约海外订单5000万元,彰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 • 凤翔区“四字要诀”助力工业强镇,年度资金完成率突破190%
- • 中国(宝鸡)国际产业投资峰会盛大开幕,50国客商达成合作意向800亿
- • 金台区“名校+”工程启动,助力薄弱学校提升教育质量
- • 《经典咏流传》奏响西府民歌新篇章,全网播放量破亿,古韵新声传颂千年文化
- • 岐山臊子面制作标准全球发布,民俗美食迈向产业化新篇章
- • “苹果主题农民画展开幕,乡土艺术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 • 太白山滑雪场荣升国家4S级,冬季游客接待量突破50万大关
- • 乡村电商直播实训基地正式投用,半年内孵化500名带货达人
- • 西府刺绣专业再创辉煌:入选国家特色专业,毕业生月均收入突破万元
- • 东湖莲藕扶贫产业园投运,助力200户脱贫户实现土地流转与务工双收益
- • 太白县消费扶贫馆投用,“土山货”年网销额破亿元,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千阳矮砧苹果出口额突破2亿美元,苗木技术输出中亚展现中国农业科技实力
- • 西秦刺绣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留守妇女月均工资超4000元
- • 高铁站改建焕新颜,历史名人长廊AR互动日均体验破万人次
- • 渭河读书节:百万师生共赴阅读盛宴,人均年阅读量突破35本
- • 宝鸡综保区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速再创新高,蝉联全省第一!
- • 太白山移民搬迁社区建成,300户山区群众下山安居乐业
- • 古弓坊村竹编灯笼非遗工坊开课,留守妇女月增收3000元,传承与创新共舞
- • 陈仓花椒产业园获国际认证,椒农年均收入再创新高突破3万元
- • 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项目在宝鸡成功落地,千亿资金池助力零碳产业园发展
- • “院士宝鸡行”活动常态化,百场讲座助力15万师生成长
- • 宝鸡食用菌工厂化率西北之一,日产500吨鲜菇供应全国商超
- • 宝鸡擀面皮荣登高铁菜单,年产值突破50亿元,地方特色美食迈向全国舞台
- • 城关镇“面塑十二生肖”展:百位艺人致敬农耕生肖文化
- • 凤翔泥塑非遗传承人匠心独运,“班固著史”系列作品荣登国家外事礼品名录
- • 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在宝鸡盛大开幕,无人农机方阵惊艳亮相
- • 宝鸡金台观景区焕新亮相,道教文化与现代旅游深度融合
- • 比亚迪动力电池回收项目投产,年处理量满足西北五省需求
- • 凤县“长寿宴”习俗申遗,百道药膳展现秦岭养生智慧
- • 陇县中医医院新院区盛大启用,新增康养床位150张,助力健康养老事业
- • 《岐山周原甲骨文破译:周文王“八卦推演”场景首次被文字记录,揭开古代智慧之谜》
- • 陈仓区何载扶贫精神纪念馆荣膺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助力干部成长
- • 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扩能,助力“双保障”就业康复新模式
- • 宝鸡夏粮总产再创新高,2024年小麦单产突破600公斤,稳居关中粮仓首位!
- • 宝鸡机场扩建工程盛大开工,助力关中西部航空枢纽新门户崛起
- • 宝鸡市携手全球50国,成立国际美食联盟共谋美食发展新篇章
- • 积分制治理助力农村垃圾分类,换积分兑米面油创新环保模式
- • 千阳刺绣合作社年产值破亿,非遗经济激活县域产业新活力
- • 渭河龙舟赛再现《诗经》场景,百艘古风船竞渡引围观
- • 陕西更低调小城,藏着秦岭80%的绝美风景!
- • 扶风鹿糕馍荣升外交国礼,20国大使倾心点赞“东方曲奇”
- • “农村黄金蜜薯电商品牌爆红,订单种植面积激增至5000亩”
- • 全市中小学智慧黑板覆盖率100%,金台区试点“无纸化课堂”引领教育新风尚
- • 西凤酒4万吨制酒项目成功落地,品牌价值再攀高峰突破2000亿元
- • 陈仓区周原镇“花田经济”产值破亿:千亩油菜花海助力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增收30%
- • “共享教师”平台助力乡村教育,骨干教师跨校授课2万节,点亮乡村孩子求知梦
- • 太白高山蔬菜荣获“中国气候好产品”认证,市场溢价率飙升超30%
- • 太白县荣膺“中国天然氧吧”称号,高山蔬菜溢价率突破50%
- • “西府十三花宴席荣登APEC峰会菜单,国际政要争相打卡成为美食新地标”
- • 大学生创业园孵化项目荣获国家级奖项,助力就业超2000人
- • 贾村镇皮影戏研学营盛大开营,青少年演绎《封神榜》经典再现
- • 擀面皮全自动生产线正式投用,日产能突破50万份,引领食品加工行业新潮流
- • 雍城遗址考古现场开放日:游客化身“见习考古队员”,共探历史奥秘
- • 凤县“长寿宴”习俗申遗成功,百道药膳展现秦岭养生智慧
- • 太白山国际诗歌节启幕,百国诗人共绘“秦岭生态长诗”
- • 凤翔东湖园林汉服游园会:穿越时空,共赏苏轼手植古柳
- • 龙门洞道教养生餐全新上线,百岁道长亲授“节气食疗”秘方,传承千年养生智慧
- • 太白蜂蜜无人机巡检蜂场,AI技术助力病虫害识别准确率达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