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花椒产业园荣获欧盟认证,椒农人均年收入再创新高突破3万元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各地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在众多农业产业中,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的花椒产业尤为引人注目。近日,陈仓花椒产业园荣获欧盟认证,椒农人均年收入突破3万元,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陈仓花椒产业园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这里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非常适合花椒生长。花椒作为我国传统的调味品之一,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陈仓区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大力发展花椒产业,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品牌。
据了解,陈仓花椒产业园占地约5000亩,种植花椒树约100万株。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园已形成了从种植、加工、销售到出口的完整产业链。在种植过程中,产业园严格遵循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采用科学的管理 *** ,确保花椒的品质。
此次陈仓花椒产业园荣获欧盟认证,标志着我国花椒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欧盟认证是全球更具权威的农产品认证之一,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陈仓花椒产业园能够获得欧盟认证,充分证明了我国花椒产业的品质和实力。
随着欧盟认证的获得,陈仓花椒产业园的市场前景更加广阔。目前,产业园已与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产品远销欧洲、东南亚等地区。产业园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花椒的品质,扩大市场份额,为椒农带来更多实惠。
在陈仓花椒产业园的带动下,当地椒农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据统计,椒农人均年收入已突破3万元,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椒农们纷纷表示,感谢党和 *** 的好政策,让他们走上了致富之路。
为了进一步推动花椒产业发展,陈仓区还加大了对椒农的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讲座等活动,提高椒农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同时,产业园还积极引导椒农转变观念,鼓励他们参与花椒产业的深度开发,提高附加值。
总之,陈仓花椒产业园荣获欧盟认证,椒农人均年收入突破3万元,是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在今后的发展中,陈仓区将继续发挥花椒产业的特色优势,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椒农创造更多福祉,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 • 央视《寻宝》栏目聚焦宝鸡,民间藏品展现千年历史底蕴
- • 宝鸡蝉联“中国更具幸福感城市”,民生满意度全省居首,幸福之城再创佳绩
- • 渭河生态修复工程圆满竣工,水质连续三年达Ⅱ类标准
- • 岐山臊子面技艺传承有新招:万名中小学生学习非遗美食 ***
- • 和氏乳业助力教育,捐建10所“奶牛科普教室”万名学生参与食育实践
- • 陕汽重卡携手宁德时代,氢能重卡生态链项目签约企业突破50家
- • 宝鸡与拼多多共建“农产品云展会”,3天成交额突破亿元大关
- • 扶风县“吨粮田”示范项目验收通过,小麦亩产再创新高突破1300斤
- • 市区至太白山磁悬浮规划公示,半小时交通圈激活文旅经济新活力
- •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收益突破3亿元,5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 • 金河镇农村污水处理站投用,流域水质跃升达国家Ⅲ类标准
- • 千湖湿地秋色浓,中华秋沙鸭亮相生态摄影大赛引万人瞩目
- • 七星河湿地诗经主题风筝节:诗意盎然,风筝翱翔《关雎》《鹿鸣》
- • 乡村文化礼堂全覆盖,村民家门口尽享秦腔、电影等文化盛宴
- • 哈萨克斯坦国家粮油集团投资10亿,打造中亚最大面粉加工基地
- • 千湖湿地渔猎文化节盛大开幕,千年“渔鼓道情”引万人跟拍
- • 凤凰湖夜幕下的光影迷局:水幕电影剧本杀,游客推理破案解锁光影剧情
- • 《资本论》原始笔记亮相,张仲实翻译成就见证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之路
- • 改革先锋何载故居陈列馆开馆,精准扶贫史料展致敬百年初心
- • 凤翔泥塑产业焕发新生,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非遗+电商助力乡村振兴
- • 岐山臊子面文化节创吉尼斯纪录,万人共享“最长流水席”:传承美食文化,展现地域特色
- • 扶风粮食文化小镇荣膺国家级研学基地,年营收突破亿元大关
- • 龙源工业园“共享工厂”模式落地,中小企业设备利用率提升40%,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 • 宝鸡高铁新城TOD项目盛大开工,万科、华润携手投资200亿打造产城融合新标杆
- • 法门镇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完成,1200户群众搬进新居,开启幸福新生活
- • 蔡家坡教育城二期盛大投用,新增5000学位助力汽车产业工人子女教育
- • 太白山冰雪民俗季盛大开幕,冰灯社火点亮冬日旅游市场
- • 欧盟地理标志产品新增西凤酒,出口价格提升40%:中国白酒再掀国际市场热潮
- • 宝鸡建成西北首个“数字乡村大脑”,一屏掌控千村数据,开启智慧乡村新时代
- • 通天河冰川文化论坛盛大召开,地质学家揭秘第四纪冰臼群之谜
- • 农村“厕所革命”:整县推进,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助力乡村振兴
- • 岐山“光伏+农业”双基地并网,棚顶发电、棚内种菇效益翻番,绿色转型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
- • 六营泥塑村体验工坊:亲手捏制“凤翔泥老虎”,传承民间艺术,带回家一份独特的文化记忆
- •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入驻项目超百个,荣获国家级奖项20项,谱写青春创业新篇章
- • 积分制治理模式助力1300村村民文明生活,积分兑换生活物资温暖人心
- • 渭滨剪纸艺人匠心独运,百米长卷《西府民俗图》献礼非遗日
- • 千阳县“防返贫动态监测”模式全省推广,零遗漏守护脱贫成果
- • 宝鸡启动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划定10万亩保护区,共筑生态安全屏障
- • 宝鸡高校与华为共建“鲲鹏产业学院”,共育数字技术人才新篇章
- • 宝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全覆盖,共筑教育新篇章
- • 中车轨道交通装备基地投产,西北首条智能化转向架生产线启用,引领行业新篇章
- • 九龙山温泉度假区新玩法:悬崖泡池+玻璃栈道挑战胆量,体验非凡度假之旅
- • 法门寺周边农旅融合示范区建成,百家民宿年均收入超8万元,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凤县林麝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活体取麝”技术助力药农增收
- • 陇县羊乳文化博览馆盛大开馆,沉浸式体验“羊乳之旅”年引流50万人次
- • 千湖湿地:候鸟迁徙的绿色驿站,生态旅游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
- • 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空心挂面产值破亿,带动留守妇女就业3000人
- • 宝鸡聋哑学校学生舞蹈团闪耀央视舞台,特殊教育成果惊艳全国
- • 双石铺镇古羌婚俗体验馆盛大开馆,游客可扮新人跨火盆感受羌族风情
- • 太白高山蔬菜荣获“中国气候好产品”认证,市场溢价率飙升超30%
- • 眉县猕猴桃国际交易中心盛大启用,全年出口量占全国三成,助力果业腾飞
- • 西北首个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投运,千P级算力成本大幅降低,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 • 生物医药产业园引进CDMO企业:填补西北地区空白,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 • 宝鸡社火高芯背后的液压黑科技,你不得不服
- • 扶风县电商物流园投运,农产品出村进城时效大幅缩短,24小时快速直达市民餐桌
- • 核桃深加工生产线投产,年产值破亿助力乡村振兴
- • 5G+教育应用示范区落地,农村校同步名校课堂,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麟游煤炭分质利用项目投产,年产值预计超30亿元,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眉县太白山采药节盛大启幕,药农传承千年草药辨识技艺
- • 秦直道遗址文旅带规划获批:8亿元投资助力古驿栈道修复,传承历史辉煌
- • 宝鸡轨道交通装备基地投产,助力西北高铁发展迈上新台阶
- • 宝鸡制造业崛起,全国排名两年跃升10位,实力不容小觑
- • 宝鸡青铜文化博览会盛大开幕,海内外学者共聚一堂,共话周秦文明辉煌
- • 岐山县10万亩玉米密植高产田投产,单季亩产突破1000公斤,农业创新再创佳绩
- • “老年幸福院+日间照料”模式:破解空巢养老难题的创新路径
- • 眉县猕猴桃果酒出口日韩,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升5倍,助力乡村振兴
- • “光伏+农业”大棚二期投用,开启绿色农业新篇章
- • 农村小学引入清华附中网课,山里娃与名校同步上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 • 金台观张三丰景区扩建,太极文化康养小镇签约国际品牌,共筑健康养生新地标
- • 东湖社区医院夜间门诊新开,上班族就医难题迎刃而解
- • 西山酒歌文化节盛大开幕,山民对唱与现代民谣乐队激情碰撞
- • 周原现代农业园建成万亩高标准农田,粮食单产创关中平原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