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滨区扶贫车间进社区,助力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月入3000元,生活焕新颜

近年来,随着我国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扶贫模式。渭滨区作为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区域,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创新扶贫方式,将扶贫车间引入社区,为当地留守妇女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有效解决了她们的就业难题。
渭滨区扶贫车间进社区,旨在帮助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提高家庭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据了解,该扶贫车间位于社区内,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完善的配套设施。车间主要生产鞋帽、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据了解,渭滨区扶贫车间共有200名留守妇女在此就业。她们年龄在40至60岁之间,大部分是家庭主妇,照顾老人和孩子的重任都落在她们身上。自从扶贫车间进社区后,她们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以前,我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生活压力很大。自从来到扶贫车间,我不仅能照顾家人,还能增加家庭收入,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一位名叫张阿姨的留守妇女感慨地说。
在扶贫车间,留守妇女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制作鞋帽、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她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剪裁,有的负责缝制,有的负责包装。虽然工作辛苦,但她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据了解,渭滨区扶贫车间为留守妇女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每月工资待遇在3000元左右。这对于留守妇女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她们纷纷表示,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她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过上幸福的生活。
“扶贫车间进社区,不仅解决了我们的就业问题,还让我们学到了新技能,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水平。”一位名叫李阿姨的留守妇女说。
为了让更多留守妇女受益,渭滨区扶贫车间还定期举办各类技能培训,帮助她们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车间还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留守妇女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扶贫车间进社区,不仅为留守妇女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渭滨区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总之,渭滨区扶贫车间进社区,为留守妇女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让她们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家庭带来了幸福和希望。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渭滨区的扶贫工作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 • 中德智能制造创新园迎来新里程碑:德企入驻达30家,博世生产线正式投产
- • 更低调的万亿城市,藏了太多秘密
- • 岐山县村级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年收益超500万元助力集体增收
- • 九龙山温泉度假区新玩法:悬崖泡池+玻璃栈道挑战胆量,体验极致休闲与 *** 并存的假期!
- • 金台区老旧小区焕新颜,智慧化改造助力5G安防全覆盖
- • 宝鸡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全国推广,综合利用率达97%,引领绿色农业发展新潮流
- • 林麝产业扶贫车间投产,活体取麝技术助力药农增收
- • 渭滨区新建10个社区食堂,60岁以上老人享三餐半价优惠,温暖民生福祉
- • 青化镇猕猴桃丰收祭:果农舞火龙感恩天地
- • 扶风县创新举措,乡村数字博物馆VR还原周原遗址农耕场景
- • 中铁高铁轨道交通智慧产业园投产,助力西北高铁装备制造迈上新台阶
- • 周原镇农村“共享冷库”启用,果蔬损耗率显著降低,助力乡村振兴
- • 城乡居民医保“村医通”全覆盖,慢性病取药不出村,助力乡村振兴
- • “黄金蜜薯”电商品牌在农村崭露头角,订单种植面积扩至5000亩
- • 农村低保与扶贫政策无缝衔接,共筑5000名困难群众幸福生活防线
- • 岐山转鼓非遗村:百人战鼓方阵表演,游客共赴非遗文化盛宴
- • 农村垃圾智能分类系统投用,无害化处理率实现百分百突破
- • 宝鸡与RCEP成员国签约项目30个,汽车零部件出口关税直降80%,共筑区域经济新格局
- • 麟游山歌文化IP商业化:数字音乐平台播放量破亿次,传统音乐焕发新生
- • 扶风唢呐队惊艳亮相冬奥开幕式,黄土高坡之声响彻鸟巢
- • 渭河诗词长廊灯光秀首演,全息投影再现李白《蜀道难》千古意境
- • 秦腔《张载传》荣获文华奖,关学精神首次亮相国家级艺术舞台
- • 七星河湿地诗经主题风筝节:诗意盎然,风筝翱翔《关雎》《鹿鸣》
- • 青莲山森林公园徒步之旅:登顶俯瞰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的分界线
- • 周公庙周礼婚礼秀常态化展演,新人体验古风“沃盥礼”“合卺酒”,古俗韵味浓
- • 秦公一号大墓遗址公园开放,先秦祭祀仪式全息还原,重现千年古韵
- • 渭滨区“扶贫车间”进社区,助力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月入3000元实现脱贫致富
- • 扶风“红苹果银行”试点升级,果农凭信用获无息贷款超亿元
- • 氢能公交线路试运行,加氢站网络覆盖主城区,绿色出行新篇章开启
- • 农村电商产业园孵化50家网店,黄桃罐头线上日销万单,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宝鸡擀面皮荣登高铁菜单,年产值突破50亿元,地方特色美食迈向全国舞台
- • 金陵古渡遗址宋代沉船发现,水下考古博物馆即将建成
- • 野河山生态移民搬迁圆满完成,200户村民喜迁新型社区
- • 北过境高速通车,助力绕城货运分流,提升城市交通效率
- • 陈仓区秸秆综合利用中心正式投产,年处理10万吨秸秆变废为宝
- • 比亚迪废旧电池回收项目投产,年处理量20万吨领跑西部环保产业
- • 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扩面,助力7.3万困难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 • 陈仓区“飞地经济”试点启动,与南通共建跨区域产业协作园,共谋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探秘陇州社火非遗村:亲手绘制脸谱,共赴高跷巡游的欢乐之旅
- • 常兴纺织工业园华丽转身,跨境电商助力年出口额逆势增长35%
- • 青莲山森林疗愈基地盛大开放,负氧离子监测引领健康旅游新潮流
- • 宝鸡公安创新宣传方式,反诈鸡蛋助力全民反诈意识提升
- • 宝鸡中考体育改革落地,体质健康优秀率显著提升至82%
- • 日本早稻田大学设立“白起兵法研究所”:战国军事策略成为选修课,探索古代智慧与现代教育的交融
- • 西部物流园扶贫专列开通,山区土特产直供沿海市场,助力乡村振兴
- • 宝鸡中职学校与钛企联办“订单班”,定向输送技能人才3000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关山草原牧民定居工程竣工,游牧家庭开启“定居+旅游”双增收新模式
- • 李淳风天文观测台复原项目获批,《推背图》数字展走进元宇宙:传承古韵,创新未来
- • 扶风苹果银行发放无息贷款2.1亿元,果农信用变“真金白银”
- • 太白山旅游扶贫专线开通,沿线农家乐户均增收5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西凤酒文旅产业园盛大开建,开启白酒酿造与工业旅游新篇章
- • 周公庙“周礼婚礼秀”常态化展演,新人体验先秦婚俗全流程
- • 临时救助机制助力民生,累计发放3.1亿元救急解难
- • 渭滨区获批国家供应链创新示范区,西部陆港物流枢纽节点建设再加速
- • 宝鸡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 “凤翔豆花泡馍申遗成功,早餐江湖日均卖出30万碗:传统美食的魅力与传承”
- • 中德智能制造创新园迎来新里程碑:德企入驻达30家,博世生产线投产
- • 宝鸡农业无人机保有量突破千台,统防统治覆盖率达90%,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 • 蔡家坡渭河湿地骑行道开通,诗意骑行邂逅《诗经》文化之旅
- • 金台区试点“物业+养老”模式,13个社区嵌入式服务站正式投用,开启智慧养老新时代
- • “光伏农场棚上发电、棚下种菌”模式在全省推广,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 • 七星河村渔猎祭祀重现,千年竹筏撒网技艺引围观
- • 宝鸡制造业强势崛起,两年内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84位
- • 横渠书院千亩稻田画惊艳亮相,民胞物与哲学IP再掀热潮
- • 农村电网升级工程圆满竣工,偏远山区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9%
- •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8%居全省之一,厕所革命助力百万农户迈向美好生活
- • 太白山移民搬迁社区幼儿园落成,助力500儿童解决入学难题
- • 西凤酒4万吨制酒项目成功落地,品牌价值再攀高峰突破2000亿元
- • “苹果主题农民画展盛大开幕,乡土艺术展现新时代田园生活新画卷”
- • “以工代赈”修路项目助力脱贫,500名群众日薪150元,共筑乡村振兴之路
- • 欧盟地理标志产品新增西凤酒,出口价格提升40%:中国白酒再掀国际市场热潮
- • 法门寺景区联建扶贫商铺,助力100户脱贫家庭年增租金收入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