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滨区农村垃圾分类全覆盖,资源化利用率达85%,创全省标杆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垃圾分类已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农村地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却相对滞后。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却成功实现了农村垃圾分类全覆盖,资源化利用率高达85%,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标杆。
渭滨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总面积约为780平方公里,下辖8个镇、3个街道,人口约30万。近年来,渭滨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生活品质为目标,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全面启动农村垃圾分类工作
渭滨区农村垃圾分类工作自2019年开始实施,通过政府引导、村民参与、企业运营的模式,全面启动农村垃圾分类工作。首先,对全区农村地区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农村垃圾产生情况、分类处理现状等,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其次,制定《渭滨区农村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明确垃圾分类标准、处理流程、责任主体等,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
二、创新垃圾分类处理模式
渭滨区在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模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四级处理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1. 户分类:村民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分别投入对应的垃圾桶。
2. 村收集:村保洁员每天对村民投放的垃圾分类垃圾桶进行收集,并按要求进行二次分类。
3. 镇转运:镇环卫部门将收集到的分类垃圾进行转运,送往县垃圾处理中心。
4. 县处理:县垃圾处理中心对转运来的分类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率达85%。
三、强化宣传引导,提高村民垃圾分类意识
渭滨区在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工作中,高度重视宣传引导工作,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开展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提高村民垃圾分类意识。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垃圾分类表现良好的村民给予奖励,激发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四、取得显著成效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渭滨区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区农村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资源化利用率达85%,有效减少了农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同时,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也为当地农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
总之,渭滨区农村垃圾分类全覆盖,资源化利用率达85%,创全省标杆,为我国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在今后的工作中,渭滨区将继续加大投入,完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 • 中小学教材新增“宝鸡名人单元”,班昭、马援事迹纳入统编本,传承历史智慧
- • “宝鸡国际马拉松赛10月盛大启幕,全球万名选手共赴渭河畔狂欢”
- • 金台观太极文化研学营开课,晨练俯瞰宝鸡全景成网红打卡点
- • 连霍高速宝鸡段智慧化改造完成,通行效率提升30%,智慧交通建设再迈新台阶
- • 院士田间工作站进驻眉县,助力猕猴桃保鲜技术突破瓶颈
- • 改革先锋何载故居陈列馆开馆,精准扶贫史料展致敬百年初心
- • 宝鸡市粮食总产突破150万吨,连续八年获评“省级粮食安全先进市”
- • “千阳妇女剪花合作社”走红,剪纸艺术远销20国,传承与创新共舞
- • 宝鸡氢能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共筑“制储运加用”千亿级氢能生态圈
- • 宝鸡教育元宇宙实验室揭牌,开启VR跨学科教学模式新篇章
- • 宝鸡建成西北首个“教育数字孪生平台”,模拟校园应急演练助力安全校园建设
- • “新能源科普进校园”活动启动,千名学生创意无限,共同设计风力发电模型
- • 关山草原那达慕大会:传承蒙古族文化,赛马射箭展民族风采
- • 扶风老醋开坛节盛大开幕,百缸古法醋香飘十里,传承千年风味
- • 宝鸡名人闪耀纽约时代广场,周文王、张载登陆纳斯达克大屏
- • 宝鸡高校与华为共建“鲲鹏产业学院”,共育数字技术人才新篇章
- • “老年幸福院+日间照料”模式:破解空巢养老难题的创新路径
- • 凤翔苹果冷链物流园投运,年减少损耗3000吨助力农民增收
- • 电商产业园助力农产品销售,年助销5亿元,3000农户共享“数字快车”红利
- • 紫荆山红叶节摄影大赛盛大启幕,万元奖金等你来拿,共赏“秦岭秋色”壮美风光
- • 宝蝉联“中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率达98%,创新举措助力高质量发展
- • 宝鸡擀面皮荣登高铁菜单,年产值突破50亿元,地方特色美食迈向全国舞台
- • 西秦刺绣合作社助力留守妇女增收,年产绣品突破50万件
- • 龙源工业园区产值突破50亿:钛镍新材料项目独占鳌头,市场份额高达60%
- • 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成功,村民变身股东,户均年分红3000元,共筑乡村振兴新篇章
- • 蔡家坡教育城投用,全新K12一体化学校盛大开学,容纳1.2万名学生共筑教育梦
- • 九成宫镇老旧小区加装电梯50部,助力老年住户便捷出行
- • 双石铺镇古羌婚俗体验馆盛大开馆,游客体验穿越时空的婚俗风情
- • 渭河百里画廊生态修复工程竣工,新增湿地公园8个,绿色画卷展新颜
- • 宝鸡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实施,50个古村获亿元修缮资金,古韵新生焕发活力
- • 驻村工作队助力乡村振兴,累计帮扶2.8万件实事,群众满意度达99%
- • 连霍高速宝鸡段智慧化改造圆满完成,通行效率提升30%助力交通发展
- • 渭河龙舟赛再现《诗经》场景,百艘古风船竞渡引围观
- • 麟游布尔羊养殖技术融入职教课程,校企共建实训牧场助力农民增收
- • 经二路智慧商圈升级:AI客流分析系统助力商户营收增长25%
- • 比亚迪废旧电池回收项目投产,年处理量20万吨领跑西部环保新篇章
- • 西府刺绣专业再创辉煌:入选国家特色专业,毕业生月均收入突破万元
- • 千阳矮砧苹果再攀高峰:出口量占全国15%,欧盟认证果园面积扩大至5万亩
- • 凤翔木版年画数字化保护新篇章:百幅珍品亮相元宇宙展厅
- • 扶风野河山槐花节盛大开幕,万亩槐林徒步+蜂蜜采摘一日游攻略来袭!
- • 渭滨区机器人创新中心揭牌,西北首条人机协作产线投产,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 • 凤县“高山晒秋”摄影大赛惊艳上演,万亩辣椒拼出“中国地图”
- • 非遗文化走进校园:凤翔木版年画助力中小学课后服务创新
- • 西府十三花宴席荣登APEC峰会菜单,国际政要竞相打卡成为美食新地标
- • 西凤酒扩建项目顺利落地,2025年基酒产能再攀新高,达15万吨
- • 豆花泡馍冷冻锁鲜技术突破,创新保鲜手段助力食品安全与美味共享
- • 宝鸡荣膺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连续三年西北企业满意度测评领先
- • 金融扶贫注入“活水”,助力乡村振兴
- • 宝鸡民间故事VR体验馆盛大开放,带你沉浸式感受周秦传说魅力
- • 凤翔泥塑产业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非遗+电商”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陇县智慧牧场引入机器人挤奶,单产提升30%稳居全国前列
- • 扶风唢呐队惊艳亮相冬奥开幕式,黄土高坡之声响彻鸟巢
- • 乡村电商直播实训基地正式投用,半年内孵化500名带货达人
- • 岐山臊子面技艺传承有新招:万名中小学生学做非遗美食
- • 乡村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200村共谋“手艺致富”新篇章
- • 斯诺威动力电池材料项目投产:年产5万吨高镍三元前驱体,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腾飞
-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携手《国家宝藏》,文物盲盒一经推出便秒罄,文化传承新风尚席卷而来
- • 红河谷瀑布光影艺术节:民乐与电子音乐跨界融合,奏响视听盛宴
- • “青铜纹饰数字艺术展盛大开幕,3D打印饕餮纹装置成为网红打卡新地标”
- • 考古学田野实践课:学生亲历周原遗址发掘,探寻历史奥秘
- • 陈仓区光伏农业大棚投产,创新模式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 • 和氏乳业万只奶山羊基地投产:羊乳粉产能跃居西北之一,引领羊乳产业新篇章
- • 凤翔泥塑非遗工坊孵化农民艺术家,年销售额破亿元,传统工艺绽放新光彩
- • 岐山臊子面产业链延伸,辣椒种植户订单收购价提高30%:共筑乡村振兴新篇章
- • 雍州古镇大唐夜市重启,胡姬酒肆再现丝路商贸盛景
- • 渭河诗词长廊灯光秀首演,全息投影再现李白《蜀道难》千古意境
- • 金台区近郊“共享菜园”走红,市民认领土地助力农民增收
- • 太白山金丝猴栖息地AI监测系统启用,生物多样性保护迈入智能化新时代
- • 野河山生态农场开园,认养农业模式引领千名市民体验“云种田”
- • 法正墓出土三国兵书竹简:颠覆传统三国军事研究框架
- • 龙门洞悬崖古建探险游:挑战悬空栈道,体验道教养生餐
- • 高铁站改建焕新颜,历史名人长廊AR互动日均体验破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