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区七夕乞巧市集盛大开市,传统女红技艺魅力四射吸引年轻群体
随着夏日的余温渐渐消散,陈仓区的七夕乞巧市集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盛大开市。这个古老的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而今年的乞巧市集更是以传统女红技艺为亮点,吸引了众多年轻群体的关注和参与。
七夕,又称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源于古代的牛郎织女传说。在这一天,民间有女子们举行乞巧活动的习俗,祈求心灵手巧,技艺高超。陈仓区的乞巧市集,正是为了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习俗而举办的。
市集上,各式各样的传统女红技艺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刺绣、剪纸、编织、缝纫等传统技艺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精美的刺绣作品。这些作品色彩斑斓,图案精美,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匠心独运。
在市集的一个角落,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奶奶正在细心地刺绣着一幅《百子图》。她的手法熟练,针线穿梭间,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逐渐呈现。老奶奶说:“我从小就喜欢刺绣,这门技艺已经传承了几代人。今天,我很高兴能在这里展示我的作品,也希望年轻人能喜欢,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除了刺绣,剪纸也是市集上的一大亮点。一位剪纸艺术家正在现场展示他的技艺。只见他手持剪刀,在红纸上飞舞,不一会儿,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便呈现在众人眼前。这些剪纸作品题材丰富,既有传统的花鸟鱼虫,也有现代的卡通形象,让人目不暇接。
在市集的另一边,一群年轻女孩正在学习编织。她们跟着老师,一边聊天一边动手,不一会儿,一个个漂亮的围巾和帽子便编织完成。这些年轻女孩表示,她们平时工作繁忙,很少有机会接触传统技艺。这次参加乞巧市集,不仅学到了一门技艺,还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陈仓区七夕乞巧市集的成功举办,不仅让传统女红技艺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也让更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市集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举办此类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七夕佳节,陈仓区七夕乞巧市集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典范。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多传统技艺得以传承,更多年轻人加入到传统文化的传承队伍中来。
- • 比亚迪废旧电池回收项目投产,年处理量20万吨领跑西部环保新篇章
- • 陶瓷大师工作室落户职校,学生作品荣获国际陶艺双年展金奖
- • 关中平原水肥一体化示范区落户宝鸡,引领农业绿色发展新篇章
- • 新街子镇生物柴油项目投产,农牧循环模式引领绿色农业发展新潮流
- • 宝鸡易地搬迁安置点建成56个,6.5万群众喜迁新家园
- • 太白山移民搬迁社区幼儿园建设启动,为500儿童解决入学难题
- • 红河谷瀑布光影艺术节:民乐与电子音乐跨界融合,奏响视听盛宴
- • 氢能公交线路试运行,加氢站网络覆盖主城区,绿色出行新篇章开启
- • “乡村振兴贷”授信超500亿,助力千家合作社共谋发展新篇章
- • “宝鸡‘百家社会组织进百村’经验全国推广,527个民企精准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 • 千湖湿地中华秋沙鸭成焦点,生态摄影大赛万人共赏自然之美
- • “以工代赈”修路项目助力脱贫,500名群众日薪150元,共筑乡村振兴之路
- • 元载政治改革学术研讨会召开,唐代宰相故居保护工程启动:传承历史,创新未来
- • 话剧《面皮》国家大剧院连演十场,西府美食文化IP全球出圈——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
- • 核桃深加工生产线投产,年产值突破亿元,助力地方经济繁荣
- • 金河镇农村电商直播基地启用,百名农民主播月均销售额破万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凤翔泥塑大师工作室走进校园,学生作品远销20国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 • 日本早稻田大学设立“白起兵法研究所”:战国军事策略走进选修课堂
- • 宝鸡建成西北首个“乡村振兴数字大脑”,千村数据实时监测助力乡村发展新篇章
- • 中小学教室全面安装新风系统,雾霾天PM2.5浓度低于50,守护学生呼吸健康
- • “社火道具创意设计展盛大开幕,机械舞狮机器人挑战高难度动作引瞩目”
- • 秦岭北麓宝鸡段野生大熊猫增至12只,生态廊道修复成效显著
- • 岐山臊子面中央厨房助力全国连锁扩张,供应链服务覆盖3000家门店
- • 凤翔泥塑非遗产业园引资5亿,非遗IP授权交易额破亿元,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章
- • 走进羌族文化园,感受沉浸式萨朗舞与羊皮鼓舞的魅力
- • 关山草原牧民定居工程竣工,游牧家庭开启“定居+旅游”双增收新模式
- • 千年非遗“西府皮影”在宝鸡民间艺人手中绽放国际光彩
- • 凤凰湖景区羌族文化实景剧《云朵上的家》国庆首演,展现羌族风情魅力
-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50个行政村告别“污水横流”
- • 陈仓老街荣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经济活力四射占比超40%
- • 通村公路助力山区发展,物流成本降幅显著
- • 岐山臊子面产业园投产,全产业链助力10万人就业新篇章
- • 扶风皮影戏与AR技术跨界融合,《白蛇传》焕新上演传统文化新篇章
- • 千阳荞面饸饹农耕体验园盛大开园,游客全程参与“从种植到餐桌”的农耕之旅
- • 岐山臊子面新升级:植物肉版面市,环保理念引领Z世代消费新潮流
- • 西府宴席“十三花”预制菜上市,传承传统风味再现餐桌
- • 央视《国家记忆》重磅推出五集纪录片《宝鸡先贤》,收视率创历史新高
- • 横渠书院千亩稻田画惊艳亮相,民胞物与哲学IP再掀热潮
- • 秦川机床RV减速器市占率突破30%,国产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实现新突破
- • 凤县废弃矿洞变身光伏电站,绿色能源照亮10万农户生活
- • “苹果主题农民画展盛大开幕,乡土艺术展现新时代田园生活新画卷”
- • 百名学生齐聚燕伋望鲁台,重现“抛箸寻师”尊师礼研学活动
- • 中国(宝鸡)国际产业投资峰会盛大开幕,50国客商达成合作意向800亿
- • 民间艺人匠心独运,花椒香囊焕发非遗新光彩
- • 千阳苹果园碳汇交易上线,每亩果园年赚碳汇收益500元,绿色经济新篇章
- • “龙源工业园共享工厂模式落地,中小企业设备利用率提升40%”
- • 金台观历史文化街区焕新升级,便民健身广场遍布八处
- • 高铁站改建焕新颜,历史名人长廊AR互动日均体验破万人次
- • 宝鸡农民李达创新种植技术 带领村民走上致富新道路
- •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50万群众告别苦咸水历史,迈向美好生活新篇章
- • 古渔公园渭河夜游首航,光影秀演绎《诗经·秦风》魅力
- • 中车轨道交通装备基地投产,西北首条智能化转向架生产线启用,引领行业新篇章
- • 麟游县核桃深加工产业园投运,年产值突破亿元,助力就业800人
- • 央视《寻宝》节目聚焦民间青铜器收藏,助力文旅产业收入增长25%
- • 西府刺绣工坊:助力妇女就业,人均月增收3000元
- • 西府老街非遗夜市盛大开市,单日客流突破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 • 陇县社火道具3D打印工坊投产,生产效率飞跃提升8倍
- • 太白山冰雪季携手马超IP,共筑“三国名将滑雪挑战赛”冰雪盛宴
- • 比亚迪动力电池回收项目投产,年处理量全面覆盖西北五省需求
- • 凤翔区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交付,新市民租金低于市价30%,温暖新生活
- • 秦公大墓车马坑开放,再现秦襄公东迁史诗级仪仗阵容
- • 蔡家坡新能源卡车基地投产,氢燃料电池重卡量产下线,引领绿色物流新篇章
- • 陇县羊乳冰淇淋走红网络,年轻消费者青睐有加,复购率高达70%
- • 非遗传承助力乡村振兴:空心挂面工坊产值破亿,带动留守妇女就业3000人
- • 宝鸡综合保税区携手哈萨克斯坦,共筑跨境直播电商基地新篇章
- • 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圆满完成,3000名教师喜迁“暖心公寓”
- • 5G+教育应用示范区落地,农村校同步名校课堂,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矮砧苹果种植技术融入劳动教育,中学生承包校园“实验果园”
- • 凤椒文化节盛大开幕,椒农戴花环祈愿采摘平安
- • “煤城少年科学营”盛大启动,千名学生共赴新能源科技竞赛之旅
- • 中车时代提质增能项目投产,我国轨道交通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迈上新台阶
- • 陇县“哭嫁”婚俗实景展演:非遗传承人再现传统礼仪之美